2024-12-12 16:20:5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熱點背景:
二十大報告第十部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們要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一、原因:
1.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為了確保當前和未來世代都能享受合適的生活質量,可持續發展理念被廣泛推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包括清潔水和衛生、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氣候行動等在內的目標。
2.公眾環境意識提升:隨著環境問題的突出,公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顯著提升,人們開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傳統發展模式已不足以支撐健康持續的經濟增長,綠色低碳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綠色產業來尋求新的經濟動力。
3.國際合作與承諾:面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國際社會逐漸加強了合作,諸如《巴黎協定》等多邊環境協議的簽署表明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鼓勵綠色產業發展,限制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生產活動,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科技革新的推動:科技進步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有助于提高資源效率,減少污染,促進生態恢復。
二、影響
1.促進生態系統恢復:通過減少污染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韌性提高。
2.促進公共健康改善:空氣質量和水質的提升直接影響公眾健康,減少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疾病。
3. 經濟結構轉型: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逐漸被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的產業所取代,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綠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同時要求勞動力市場適應新的技能需求,也提升了就業率。
4. 促進社會意識提升: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形成全社會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5.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提高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問題
1. 環境退化問題嚴重: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自然資源被消耗,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諝、水和土壤污染,生態系統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2. 氣候變化挑戰: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現象對人類生存環境帶來巨大影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全球溫升成為迫切需求。
3.能源資源危機:傳統的化石能源不僅儲量有限,而且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危害。能源的可持續性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四、對策
1. 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環保法律法規,設置嚴格的環境標準和排放限制,引導產業結構優化。
2.提供政策支持:實施綠色稅收、補貼、綠色信貸等激勵政策,支持綠色技術研發和綠色產業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在清潔能源、廢物回收、綠色建筑等領域應用新技術。發展綠色金融,引導資本流向綠色產業,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
3.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環保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鼓勵民眾參與環境保護活動。推廣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4.增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環;顒雍蛥f議,與其他國家分享經驗,合作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
5.加強城市規劃和生態管理:設立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紅線區域。嚴格限制這些區域內的開發活動。合理規劃城市發展,增加綠地面積,改善交通系統,減少城市污染。
——推薦閱讀——
信息匯總:2024年甘肅省考公告|職位表|歷年分數線
備考資料:省考教材+試題四本套|時政熱點匯總
上一篇:2025年甘肅省考申論備考:規范“小飯桌”做好“大配套”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