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17:26:1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我們都知道類比推理當中的成語考察是近幾年的熱點。很多同學會認為成語不就是考察近反義嗎?實則不是!成語類比題近幾年的考察維度還是比較多的,這次就給大家羅列了成語類比題的考法。
一、語義關系的考察(近、反義)
第一個當屬是大家最熟知的考法,就是關于語義關系的考察,這也是成語考察最多的一方面。如果題干兩個詞均為成語,可優先考慮是否為一組近義詞或反義詞。語義關系有時也會與褒貶義結合起來考查,如“從善如流”和“剛愎自用”構成反義詞,前者為褒義詞,后者為貶義詞。
例題1 緣木求魚 對于 ( ) 相當于 ( ) 對于 抱薪救火
A.事與愿違;抽薪止沸
B.南轅北轍;通宵達旦
C.刻舟求劍;縱風止燎
D.鑿壁偷光;揚湯止沸
【答案】C
【解析】分別將選項代入題干,確定邏輯關系。
A項:“緣木求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必將勞而無功,“事與愿違”指事情的發展結局與主觀愿望相違背,形容事情不能稱心如意,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抽薪止沸”指抽去灶里的柴火,使鍋里的開水停止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消除禍患,“抱薪救火”比喻因為方法錯誤,雖然有心解決問題,結果卻使問題更加嚴重,二者屬于反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南轅北轍”指本想往南方走,卻駕著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與“緣木求魚”屬于近義關系;“通宵達旦”意思是一整夜到天亮,與“抱薪救火”無明顯邏輯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刻舟求劍”比喻辦事刻板拘泥,不知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與“緣木求魚”屬于近義關系;“縱風止燎”用鼓風的方法滅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卻反而助長其聲勢,與“抱薪救火”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D項:“鑿壁偷光”形容勤學苦練,與“緣木求魚”無明顯邏輯關系;“揚湯止沸”指把開水舀出來再倒回去,使鍋中的水暫時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只能暫時解救急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抱薪救火”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二、語法關系的考察(主謂賓、動賓、偏正)
語法關系的考察,這也就是看成語本身的結構有什么語法關系,像“螳螂捕蟬、嫦娥奔月”就是主謂賓結構,像“捕風捉影、損兵折將、翻天覆地、打草驚蛇”這些是都是動賓結構,像“傾盆大雨、哄堂大笑、良辰美景”這些成語都是偏正結構。接下來我們同樣以一道例題熟悉一下這個考法吧!
例題2 愚公移山∶鄭人買履
A. 弄巧成拙∶囫圇吞棗
B. 杞人憂天∶庖丁解牛
C. 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D. 鑿壁偷光∶田忌賽馬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愚公移山”和“鄭人買履”都屬于主謂賓結構,且“愚公”和“鄭人”為主語,“移”和“買”為謂語,“山”和“履”為賓語。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弄巧”和“成拙”均為動賓結構,排除;
B項:“杞人憂天”和“庖丁解牛”都屬于主謂賓結構,且“杞人”和“庖丁”為主語,“憂”和“解”為謂語,“天”和“牛”為賓語,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邯鄲”為地點狀語,“學”為謂語,“步”為賓語,“邯鄲學步”不屬于主謂賓結構,排除;
D項:“鑿壁”屬于動賓結構,“偷光”屬于動賓結構,“鑿壁偷光”不屬于主謂賓結構,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愚公移山”指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鄭人買履”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
“弄巧成拙”指的是本想賣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囫圇吞棗”指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
“杞人憂天”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庖丁解牛”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東施效顰”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鑿壁偷光”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田忌賽馬”是中國歷史上有名地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三、對應關系的考察
第三就是對應關系的考察,我們都知道類比中的對應方式有很多,那成語中對應方式會考查到因果對應、目的對應、成語與典故人物、事件、作者的對應等。接下來我們就從真題中去感知這些對應關系吧!
例3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A.遏其生氣:以求重價
B.求之其本:經旬必得
C.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D.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指小鳥那嚶嚶的叫聲,是為了尋求知音,二者為方式目的的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遏其生氣,以求重價”指阻抑它(梅花)的生機,這樣做是為了謀求高價,二者為方式目的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B項:“求之其本,經旬必得”指做事情如果從根本做起,經過一段時間必定能夠收效,二者為條件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指東西丟在路上沒有人拾走,夜里睡覺都不需要關門防盜,二者為并列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指先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二者為時間先后順序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項。
以上就是給大家羅列的成語類比的考法,相信同學們收獲頗多,也希望大家在后期的學習中多注意對成語的積累,以更好的應對會出現的成語類比題。
——推薦閱讀——
信息匯總:2025年甘肅省考公告|職位表|歷年分數線
備考資料:省考教材+試題四本套|時政熱點匯總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