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3:58:24
教師招聘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jiaoshi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導讀】華圖甘肅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甘肅華圖發布: 2022年中小學教師招聘教綜學科筆試多項選擇題1,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2教師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教師招聘考試_教師資格證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1.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關心和愛護,這要求教師做到( )。
A.關愛學生要體現差異,根據教師對學生的偏好給予關懷
B.關愛學生要有原則,不能溺愛
C.關愛學生要一視同仁,教師要以寬廣的胸懷熱愛包括“差生”在內的全體學生
D.關愛學生要全面,對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和生活全面關懷,做學生的貼心人和知心朋友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學生的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影響,以下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的有( )。
A.男性在視覺空間任務上的表現較優于女性
B.不同學生在班級里有不同的學習行為表現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在學校的適應性不同
D.有的學生擅長唱歌,有的學生善于推理
3.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客觀世界關系的一般意識,它具有復雜的心理結構,包括( )。
A.自我認識 B.自我體驗
C.自我調控 D.自我批評
4.學習了《詠鵝》后,老師讓學生們根據“曲項”“綠水”等詞語描繪出自己想象的畫面,學生們描繪的過程屬于( )。
A.無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創造想象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學校不得有( )行為。
A.拒絕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
B.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C.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D.批評教育學生
【參考答案】
1.【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查關愛學生!吨行W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中關愛學生的要求是: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關愛學生要一視同仁,教師不能視自己的偏好有所偏向,故A選項錯誤。故本題選BCD。
2.【答案】B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個體差異。學生的個別差異包括認知差異與性格差異。其中認知差異包括認知能力差異和認知方式差異。學生的認知能力差異即學生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個體差異和智力的群體差異。智力的個體差異包括智力類型差異、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智力表現早晚的差異等。智力的群體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A選項屬于群體差異中的性別差異,B、D選項屬于個體差異中的智力類型差異,C選項屬于群體差異中的種族差異。故本題選BD。
3.【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自我意識的構成。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個組成部分整合和統一的核心力量。同時一切社會環境因素對人發生影響,都必須通過自我意識的中介而發揮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故本題選ABC。
4.【答案】BC
【解析】本題考查想象的分類。根據想象時有無預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A選項,無意想象是一種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的想象。它是當人們的意識減弱時,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種事物的過程。例如人們看見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種動物的形象。B選項,有意想象是有預定目的的,自覺產生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穎程度、創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C選項,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詞的描述或圖像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形象的心理過程。D選項,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頭腦中獨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題干中學生們根據“曲項”“綠水”等詞語描繪出自己想象的畫面,屬于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故本題選BC。
5.【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一)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三)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四)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第二十七條指出:“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因此D選項行為合理。故本題選ABC。
推薦閱讀:
(編輯:Dialog)下一篇:初中地理《冷濕的自然環境》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