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1:04:3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細節判斷的常見錯誤類型中,偷換邏輯這一錯誤類型應該如何識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識別偷換邏輯這一錯誤類型有哪些判定標志。
1.因果倒置
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A
【原文】因為天冷了,所以我穿了外套。
【選項】因為我穿了外套,所以天冷了。
上述原文中的“天冷了”是原因,“我穿了外套”是結果;選項中“我穿了外套”是原因,“天冷了”是結果,原因和結果顛倒了,屬于因果倒置。
2.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混淆
只有A,才B≠只要A,就B
【原文】只要你考上公務員,就能過上幸福生活。
【選項】只有你考上公務員,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上述原文中的“你考上公務員”是充分條件,“能過上幸福生活”是必要條件;選項中的“你考上公務員”是必要條件,“能過上幸福生活”是充分條件,選項混淆了原文中的充分條件和充分條件。
“只有……才”,沒你不行;“只要……就”,有你就夠。選項和文段如果是這兩個關聯詞互換,就屬于混淆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除了“只有……才……”和“只要……就……”之外,必要條件的其他替換形式也要注意甄別。例如文段是“必須”引導的對策,選項變“只要…就”,也屬于混淆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3.并列混淆為條件或因果關系
A,B(并列)≠A是B的前提/基礎/保障/核心
A,B(并列)≠A使得/導致/致使B……
【原文】考上公務員,成為白富美
【選項】①考上公務員是成為白富美的前提。
、谝驗槲铱忌瞎珓諉T,所以我成為白富美。
原文中的“考上公務員”和“成為白富美”之間用逗號連接,表明二者之間是并列關系。選項中①句考上公務員是前提,是必要條件,所以考上公務員是成為白富美的必要條件,二者之間是條件關系。②句中“因為……所以……”是因果關聯詞,所以“我考上公務員”和“我成為白富美”是因果關系。①句將原文中并列關系混淆為條件關系,②句將原文中的并列關系混淆為因果關系。
【例】研究發現,長期吃核桃等堅果能改善一些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和人們所期待的核桃“補腦”功能并不是一回事。到現在為止,并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內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試成績。而且,多數人的智力會在20—30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則很難提升。正確的飲食包括日常攝入少量核桃等堅果,確實有利于延緩大腦的衰老過程,減少包括中風在內的疾病風險。但那種吃了馬上就“反應快了,記憶好了,智力蹭蹭往上跑了”之類的效果,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想象。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期吃核桃不能改善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
B.吃核桃短期內能提高人的智商或考試成績
C.吃核桃使多數人的智力在20—30歲達到頂峰
D.日常攝入適量核桃有利于延緩大腦衰老過程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 項對應“長期吃核桃等堅果能改善一些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屬于曲解文意,錯誤。B 項對應“并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表明……提高考試成績”,能否提高成績是不確定的,“能提高”屬于偷換語氣,錯誤。C 項對應“多數人的智力會在 20—30歲左右達到頂峰”,文段未提及“因為吃了核桃使得智力達到頂峰”,強加因果,屬于偷換邏輯,錯誤。D 項對應“正確的飲食包括日常攝入少量核桃等堅果,確實有利于延緩大腦的衰老過程”,正確。
因此,選擇 D 選項。
此題中C選項的“使“引導因果關系,但是原文中未提及”吃核桃“和“多數人的智力在20—30歲達到頂峰”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強加因果,屬于偷換邏輯。
總之,我們在識別偷換邏輯這一錯誤類型時,由于關聯詞語引導文段的邏輯,所以我們重點關注的就是關聯詞,文段和選項關聯詞不一致就是錯的。
——推薦閱讀——
信息匯總:2025年甘肅省考公告|職位表|歷年分數線
備考資料:省考教材+試題四本套|時政熱點匯總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