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6:06:23
教師招聘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jiaoshi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文章來源:甘肅人事考試網
【導讀】華圖甘肅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甘肅人事考試網發布: 2021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教綜模擬題(50)-甘肅人事考試網,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2教師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教師招聘考試_教師資格證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一個女孩,她正在清掃房間,她決定把自己書架上一大堆的動物玩具從最高到最矮重新擺放。先放大的,然后是中等的,最后是小的,這個女孩的認知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人們喜歡記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不喜歡的事物記憶起來卻十分吃力。這表明情緒具有( )。
A.信號功能 B.動機功能
C.適應功能 D.組織功能
3.當面對多個崗位選擇時,我們需要有各種利弊得失考慮,如工資收入、升職空間、工作性質、生活保障等,這種目標沖突類型為( )。
A.接近—接近型沖突 B.回避—回避型沖突
C.接近—回避型沖突 D.多接近—回避型沖突
4.下列哪項學習屬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
A.學生興趣盎然地聽科普講座 B.學生用諧音法記憶單詞
C.科學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宮游戲
5.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這是發散思維的( )訓練。
A.用途擴散 B.方法擴散
C.形態擴散 D.結構擴散
6.有的班主任教師用考試分數給學生排名次,并把它作為安排、調整座位和評先推優的唯一標準。這違反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中的( )。
A.愛國守法 B.教書育人
C.關愛學生 D.愛崗敬業
7.李紅學習了英語語法后,加深對從前學過的中文語法的理解,這種現象屬于( )。
A.負面遷移 B.垂直遷移
C.順向遷移 D.逆向遷移
8.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盧梭的“浪漫自然主義經驗課程理論”“當代人本主義經驗課程理論”都主張( )。
A.課程內容即教科書知識 B.課程內容即當代社會生活經驗
C.課程內容即學習者的經驗 D.課程內容即學科知識
9.荀子在《勸學篇》中描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蘊含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誘導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0.新任教師有強烈的自我專業發展的憂患意識,這時其處于教師專業發展的( )。
A.自我更新關注階段 B.任務關注階段
C.生存關注階段 D.虛擬關注階段
【參考答案】
1.C
【解析】皮亞杰提出兒童認知發展的四階段論,認為人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其中,借助于具體的事物進行排序,屬于具體運算階段的特點。故本題選C。
2.D
【解析】情緒和情感對其他心理過程而言是一種監測系統,是心理活動的組織者。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具有調節和組織作用。消極的情緒和情感則有干擾、破壞作用。情緒和情感的組織功能表現在促成知覺選擇,監視信息的移動,影響工作記憶,影響思維活動和影響人的行為表現。故本題選D。
3.D
【解析】多重接近—回避型沖突,也稱多重趨避沖突。人們無法簡單地選擇一個目標,而回避會拒絕另一個目標,必須進行多重的選擇。本題干中強調面對多個崗位選擇上的利弊取舍。故本題選D。
4.A
【解析】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點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諧音記憶法記憶單詞,屬于人為聯系,因此不屬于有意義學習;科學家探索新材料屬于發現學習,不屬于接受學習;玩走迷宮游戲需要自己去探索路線,也屬于發現學習,也不是接受學習,因此選A,聽科普講座是接受學習,且學生是興趣盎然的,必然會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屬于有意義接受學習。故本題選A。
5.C
【解析】形態發散是以事物的形態(如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氣味、明暗等)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例如,“透明塑料容器可做什么或辦什么事?”答案可以是用作杯子喝水、裝糧食、養熱帶魚、收納盒等。故本題選C。
6.B
【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對教書育人的描述中,明確規定“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題干中有的班主任教師用考試分數給學生排名次違背了教書育人的要求。故本題選B。
7.D
【解析】學習了英語語法后加深了對以前中文語法的理解,即后面學習的對前面的學習的影響,屬于逆向遷移。故本題選D。
8.C
【解析】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盧梭的“浪漫自然主義經驗課程理論”“當代人本主義經驗課程理論”都主張課程內容即學習者的經驗。課程理論包括知識中心課程論、學生中心課程論、社會中心課程論,其中盧梭和人本主義課程理論都是注重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以學生為中心。故本題選C。
9.A
【解析】荀子在《勸學篇》中描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蘊含的教學原則是循序漸進原則。故本題選A。
10.C
【解析】我國學者白益民提出了“自我更新”取向階段論:(1)非關注階段;(2)虛擬關注階段;(3)生存關注階段;(4)任務關注階段;(5)自我更新關注階段。其中,生存關注階段:指初任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教師面臨生活和專業兩個方面的壓力,需要實現由師范生到正式教師角色的轉換,需要克服對于教學實踐的不適應性。這種環境的驟變從反面激起了初任教師強烈的自我專業發展的憂患意識,迫使他們特別關注專業發展結構中的最低要求和專業活動中的“生存”技能。故本題選C。
推薦閱讀:
(編輯:干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