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13:41:03
教師招聘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jiaoshi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導讀】華圖甘肅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教師招聘網發布: 2022年甘肅教師招聘模擬試題及解析26,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2教師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教師招聘考試_教師資格證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單選題
1.根據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教學理論,教學過程可分為( )。
A.模仿、理論、練習三個階段
B.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
C.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五個階段
D.激發、感知、理解、鞏固、運用、檢查六個階段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杜威的思想觀點。杜威的思想有:(1)新三中心論:“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2)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3)學校即社會;(4)從做中學;(5)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故本題選擇C選項。
選項A,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在這一著作中昆體良將學習過程概括為“模仿—理論—練習”三階段。
選項B,赫爾巴特提出“四階段教學”理論,將教學過程分為清楚(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
選項D,教學過程的基本結構包括:激發學習動機、領會知識(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
ABD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C選項。
2.“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體現了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D.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題干中,“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的意思是: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引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體現疏導原則。選項B正確。
選項A,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選項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
選項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選項ACD均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本題選擇B。
3.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并強調道德兩難問題的道德模式是( )。
A.體諒模式 B.道德認知發展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社會模仿模式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模式。認知模式代表人物:皮亞杰、科爾伯格。主要觀點有為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故本題選擇B選項。
選項A,體諒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麥克費爾。主要觀點有: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
選項C,價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拉斯、哈明。主要觀點: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的,不能僅傳授某種固定的價值觀點,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價值,善于在復雜的社會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擇。
選項D,社會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主張:需要通過觀察他人在相同環境中的行為,從他人行為獲得強化的觀察中進行體驗學習,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礎上的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B。
4.某學生認為考試成功是自己學習能力強的歸因是( )。
A.內部、不穩定、可控的 B.外部、穩定、不可控的
C.內部、穩定、不可控的 D.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維納將成敗歸因于三維度和六因素。三維度分別是:因素來源、穩定性、可控性;六因素分別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部環境。題干中,學生將考試成功歸因于能力強,能力是內部的、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題選擇C選項。
選項A,努力是內部、不穩定、可控的因素。
選項C,工作難度是外部、穩定、不可控的。
選項D,運氣和外界環境都是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因素。
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擇C。
5.學生已有了“鳥”的概念,再學習“百靈鳥”這一概念,這種學習屬于( )。
A.上位學習 B.并列學習 C.下位學習 D.結合學習
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識學習的分類。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組合學習。其中,下位學習也叫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題干中,先學習概括范圍高的“鳥”的概念,再學習概括范圍比較低的“百靈鳥”的概念,屬于下位學習。故本題選擇C選項。
選項A,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
選項B、D,并列組合學習又稱為并列結合學習,指當新概念或新命題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憑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并列組合學習。
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C。
關注公眾號,找公告不迷路
推薦閱讀:
(編輯:glhjdm)